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王革平

爱是相伴相守一生一世,细看流水情长,共经风霜雨雪,同享春秋年华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和“举一反三”  

2016-11-23 22:45:28|  分类: 漫长生活的印象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一叶障目”出自《鹖冠子·上·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”,“一叶蔽目”或“一叶障目”常常单独使用,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是指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,看不到泰山,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迷惑,看不到整体或长期的变化趋势;“举一反三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,举一反三比喻由一件事而推知其他相似之事,能由此及彼,触类旁通。“一叶障目”描述的是因故局于一隅的情况,视野狭窄,通常属于不太良好的发展状态,“举一反三”的意思与之相反,能从某一角落而知其它角落,由小知大,通常是指状态趋向良好,视野趋向宽广的情形。

现实中有一叶障目的事例,比较幼小的人或刚建立的组织,因为缺少知识、资源的积累,对事物的判断可能不准确,与成熟老练的人或大型组织相比,显得愚昧无知,缺少经验,可能出现因某一事例而不知全局情况,或者因小失大的事情,这种一叶障目的事例反映了个人或组织的相对落后,与一叶障目的常用情形相似,有批评或贬低的意思;另外,迷于局部或暂时的现象并非必须要反对的,一叶障目也有中性含义在内,有时需要对某一现象、某一问题做深入细致的研究,不需关注其它方面的变化,甚至不需关注全局的变化,在专业分化日趋精细的现代,一些前沿研究可能就是针对局部、部分问题做各方面研究,是属于一叶障目抑或是精益求精、精雕细刻,其分界不再明显,重要的是研究结论是科学的,研究结果是有价值的。

通常人们会赞同举一反三的处理问题方式,这表明有钻研精神,会学习,懂行且会做事。“举”和“反”分别有示范、举例和反思、模仿之意,举一反三的过程由不同活动组成,相互间甚至有些矛盾,使之能融洽共存,说明不同活动间能相互配合,能顺利地从一个动作转变为另一动作,学习过程或创造过程能顺利完成。举一反三常用于学习方面,如学生要学会推导,要学会分析问题,要学会从已知条件求出未知,避免死记硬背、机械学习或灌输式学习,能够举一反三说明有自主学习、独立学习的能力,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更好学习的基础;另外,日常做事时也可灵活地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,如看到其它企业国际化发展,结合本企业实际也积极推动企业外向型发展,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有共性,可以从先进部门的成功经验获得启发,提升工作能力。

个人发展常常是从弱小到成熟,从低级到高级,小时可能会一叶障目,长大后能够举一反三,所以个人发展可能是从一叶障目到举一反三,而非相反;也可能会同时一叶障目且举一反三,一些专业人才需要对本领域的知识都很了解,同时又要精深掌握,可能既要知道局部、细节,也要知道全局、整体,一叶障目地钻研专业知识,使之拥有知识的深度,举一反三地钻研知识,使之拥有知识的广度,使之更独到、细致地掌握知识。

教学中常要注意不要一叶障目,要能够举一反三。能够举一反三者被一叶障目,是少见的;不能通过一叶障目考验者,未来的发展是可虑的。

 

 

  参考文献:

[1] 夏玉桥. 教育,岂能一叶障目. 课程教学研究. 2013年第7

[2] 文宁. 一叶障目的社会责任. 施工企业管理. 2012年第7

[3] 朱水萍. “举一反三教学要义的当代意蕴. 教育探索. 2012年第1(总第247)

[4] 刘平. 发挥学生主体性应当重视举一反三. 文学教育(). 2015年第10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