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王革平

爱是相伴相守一生一世,细看流水情长,共经风霜雨雪,同享春秋年华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西天目山游记  

2009-02-01 20:52:13|  分类: 游记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天目山是浙江杭州境内的一座名山,古名浮玉,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,天目山两峰峰顶各有天池一眼,形似天眼,故而此山称为天目山,分为东天目和西天目,此次我所游玩的是西天目山。西天目风景秀丽,早在晋代已有寺院建筑,目前还保留少量古物遗迹,山上古树林立,有“大树王国”之美誉。

进山前我先到山脚下的禅源寺转了一圈,清晨七点多钟,阳光初起,还没见到和尚念经。1941年抗战时期,该寺曾被日军飞机炸毁,目前该寺仍在修整,大殿已初具规模,新修的塔很美丽,色彩斑斕。我站在大殿前,与坐在门口的女居士聊了一下,念的什么经,什么时候开始,能不能卖我一本经等。她说有缘自会有的,向我宣扬佛教的好处,我说我不信佛,她也没有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,但她后来说世上的人都应该信佛,佛经教人做人的道理。我无话说,只好溜走。天目山佛缘深厚,有许多高僧塔院,也就是他们丧葬之处,想一想古时候,僧人们居陋室、诵经书,山高林密,衣食住行都成问题,生活很是辛苦,修行的结果又往往归于虚无缥缈。

我往山上爬,一里亭、三里亭、五里亭等,有一处写着玉林国师塔院,指向的路很荒凉,但我决定去看一看。顺山路爬上去,台阶并不明显,有许多蛛丝、蜘蛛网,到后来我就举着一只手向前,免得弄得满脸满头蜘蛛网。走了很远,到一处破败的乱石堆,进里面一层有块碑,碑上大字依稀可辨:“……国师塔铭”几个字,下面的小字已经几乎都看不出来了。碑上所刻花纹似乎是两条龙。这地方太破旧了,感到佛教并不兴盛。但我站在这里感到很安静,只有我一个人,心里静静的,头脑也很清楚。

继续爬山,看到“二大王”、“大树王”,大树王已枯凋,不能再生长,早晚会被其他树超过,据说胸径是山上大树中最大的,由乾隆皇帝御封为大树王,现有围栏保护。山上的树木有些被人剥过皮,有些被雷击过,看起来是很壮观,不过年深月久,总是有明显的损伤。

看完大树王,去爬仙人顶,据标牌所称,有七华里远,登顶还是不上,在于个人选择。继续爬则有未知的风景可览,返身回去则免去奔波之苦,选择其实在于一念间,我决定继续上山。

途经一处罗盘松,地势开阔,拍了几张照片。当我向上爬时,别人已在陆续下山了。到了山顶,是令人失望的,没看到人,破旧的石屋,样式陈旧,有云雾漂来,但我无高处可登,看不到远处的美景,只能勉强爬到气象台的栏杆旁,望一望远处,此处应该已是海拔1500多米了,有一处乱石堆,站在上面可以看得远一些。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好看,真是令人失望。大概我是最后一个——至少我看到的是——登顶的,因为下到下面的路上没看到人。

太晚了,该下山了,过了四面峰后,天开始下雨。后来到了一个叫狮子口的地方,前面有高峰塔院,是一处非常狭小简朴的小房子,名“死关”,亦名重云塔,是僧人修行之所。古代的男人放下一切尘俗去修行,没有牵挂烦忧,可也无所得。他们自认为境界高,不杀生、与人为善,但我认为于世并无益,生命最终归于虚无。

虽然下雨,也得冒雨下山,否则天太黑,就回不了家了,一天的游玩并不是无所得的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8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